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提升,監管單位對於手搖飲料的標示規範進行了重大調整,強制要求業者透明公開飲品中的總糖量與熱量,旨在幫助消費者更明智地選擇含糖飲料。這項新制不僅影響連鎖便利商店與速食業,也帶來消費者對於飲品成分的更高透明度。
微糖飲料的標示規範說明
總糖量與熱量全面公開
新公告規定,從明年元旦起,手搖飲料若含有加料如珍珠、布丁或椰果等,必須在現場標示「總糖量」與「總熱量」,並且可標示最高值範圍。糖份可以轉換成用「方糖」數量來表示(每顆方糖代表5公克),例如:「總糖量○○公克,總熱量○○大卡」或「總糖量○○顆方糖,總熱量○○大卡」,讓消費者能直觀了解飲料的糖份與熱量負擔。
進一步標示產地與咖啡因含量
此外,茶類與咖啡飲料若使用不同產地的原料,須在標示中明確標註原料產地,若含有多個產地則依比例由高至低排序。咖啡因標示則不再僅限於紅綠黃的警示色彩,也可直接標示出該飲品的最大咖啡因含量,讓消費者在選擇時有更完整資訊。
果蔬汁的標示進化
依照新規,果蔬汁若含量低於10%,品名應明確標示為「○○飲料」,避免誤導消費者對產品的實際含有果蔬成分的誤解。這一規定旨在提升飲品配料的標示透明度,讓消費者更了解所購買的飲料成分與營養價值。
配料的糖份與熱量計算將納入標示範圍
目前,手搖飲中的配料如珍珠、冬瓜露、粉圓、紅豆、綠豆等,其糖份與熱量原本並未列入標示範圍,容易讓消費者低估飲品的實際糖分。新規則則要求,所有配料的熱量與糖份都須納入計算,並於標示中列出,以確保資訊的完整與透明。雖然目前未強制業者標示,但未來建議可以針對常見飲品推出標準化模板,進一步促使業者遵守。
自訂飲品的標示透明化
為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客製化需求,飲料業者可進行飲品總糖量與熱量的公開,但目前尚無強制規定。專家建議,透過制定標準操作流程(SOP),由官方推動相關規範,將幫助行業統一糖量計算,避免因標示不一而造成的消費困擾,也讓大眾更能掌握自己所飲用的每一杯飲料的營養成分。
飲用品的糖份陷阱與健康提醒
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標示為「微糖」,若未特別留意實際糖份,仍可能超過建議每日攝取量。以一杯梅子綠茶為例,含糖量相當於十顆方糖,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最高攝取量(約五至十顆方糖)。營養專家敦促消費者在選擇微糖或半糖飲品時,要合理評估其糖份,一方面參考標示的最高值,另一方面也要控制日常的其他含糖食品攝取。
合理掌握糖分攝入,避免飲食過量
專家建議,除了留意標示外,消費者還應加強對於飲料中的配料糖份的認識,尤其是珍珠、粉圓等暗藏糖量的配料,避免因過度飲用而導致糖分超標。提升飲品標示的透明度,不僅幫助大眾做出健康選擇,也為整體飲食健康添磚加瓦。
面對日益嚴格的飲料標示新規,業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對話與調整,或許才是促進健康飲食的長遠關鍵。除了標示規範的清楚明確,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措施,讓飲品產業與消費者共同來守護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