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未及時就醫的血管阻塞案例揭示腦中風治療的黃金時機

2025-07-01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疫情期間未及時就醫的血管阻塞案例揭示腦中風治療的黃金時機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許多民眾因為對感染風險的擔憂,選擇延遲就醫,這種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尤其是腦中風等急診疾病,如果未能在適當的時間內獲得適切的醫療處理,後果可能是終身殘疾甚至生命威脅。醫界提醒,腦中風的治療黃金時間在於發病後的數小時內,提前就醫是挽救生命和預防永久性失能的關鍵。

疫情期間就醫延誤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台灣腦中風學會理事長李俊泰指出,疫情期間,患者對於腦中風症狀的重視度下降,造成救治的時間延遲。例如,一位45歲的男性患者在出現左側手腳無力的初期症狀時,因擔心感染風險,選擇在家觀察,直到症狀惡化,才緊急送醫。結果錯失了在理想時間內施行靜脈血栓溶解或血栓移除的最佳治療黃金時刻,造成半側手腳癱瘓並需長期復健與抗凝治療。這一案例凸顯了疫情帶來的就醫障礙,提醒民眾掌握快速反應的重要性。

腦中風的黃金治療方式與時間點

靜脈血栓溶解劑的應用

針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如果能在症狀發作後3至4.5小時內施行靜脈血栓溶解治療,有率高達40%至50%的患者能恢復正常功能或僅留下輕微後遺症。這種治療方式需要在醫院即時檢查後迅速施行,時間的掌握直接影響治療結果。

血栓移除術的必要時機

另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段是血栓移除術,需要在發病後6小時內完成腦血管血栓的手術取出。此程序同樣要求在急診時能及早判斷並準備手術,以最大程度降低腦中風造成的傷害。

救護系統的反應及民眾早期判斷的重要性

快速的醫療反應是成功治療的關鍵。研究顯示,平均每延遲一分鐘,腦細胞大約損失200萬個,延誤一個小時,腦部老化速度將加快3.6年。因此,當出現腦中風的典型徵兆時,應立即撥打119,透過救護車將患者送往醫院急診。同時,及早的診斷與檢查能使患者在最佳時間內接受血栓溶解或血栓移除療程,大大提升治療的成功率。

腦中風的早期辨識與預防措施

台灣腦中風學會建議公開日常判斷腦中風的快速口訣:微笑、舉手、說你好,這三個簡單的動作都可以幫助民眾及早察覺腦中風徵兆。若發現任何一項動作異常或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即記下發作時間,並儘快通報醫療單位,以縮短救治時間,降低長期失能的風險。此外,民眾也可藉由定期健康檢查,監控血壓、血糖與血脂,降低中風風險。

專業醫療警示與社會共識的建立

專家呼籲,疫情期間或平時應避免因恐慌而延遲就醫,因為腦中風的每一秒都充滿生命的價值。透過全民的健康素養提升與醫療服務的優化,才能在突發疾病來襲時提供即時又有效的救援,進一步降低失能與死亡的發生率。早期介入,是救援的第一道防線,也是多少沒有選擇的最終希望。

有效掌握腦中風的徵兆和治療時機,不僅是醫療專業的責任,也是全民健康的重要課題。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每一個在危急瞬間擁有黃金救援的生命,活得更長、更穩、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