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疫苗競賽中,儘管台灣擁有較豐厚的疫苗資源,卻未能如新加坡與以色列般在疫苗接種率上取得領先地位。這兩個國家不僅在地理範圍較小,人口數也遠少於台灣,但他們卻做出了卓越的疫苗採購與推展策略,成功在疫情擴散期間保障國民健康,成為疫苗戰爭中的贏家。本文將深入探討新加坡與以色列在疫苗施打上的成功經驗,分析其關鍵策略。
新加坡疫苗策略的成功因素
提早啟動疫苗採購計畫
新加坡是東南亞第一個開始疫苗接種的國家,在去年12月30日即率先展開施打,且已超過17萬人完成第一劑。該國之所以能迅速行動,與去年4月就開始積極布局疫苗採購密不可分。新加坡在去年3月底就因移工宿舍群聚感染,加快了疫苗布局的緊迫感。提前策略使得新加坡在疫苗供應上佔得先機,為國民提供疫苗接種的時間贏得關鍵優勢。
成立專責疫苗採購小組
新加坡在疫苗採購過程中成立專責小組,快速展開國際談判與採購。與台灣疫情控制由衛生福利部長主持的指揮中心不同,新加坡建立專門的疫苗小組,專責管理採購、談判與廠區核查。這使得疫苗進入國家流程更為迅速高效,有效避開官僚流程的瓶頸,縮短了疫苗到貨時間。
先付訂金,動作果斷
新加坡不拘泥於傳統疫苗開發流程,選擇提前預付部分款項,像預售房產般進行階段性付款。這種策略雖有風險,但在疫情威脅殷切的情況下,被視為「先押寶」。疫情期間,WHO疫苗效能已驗證的輝瑞與莫德納疫苗,使得新加坡的押注終於獲得回報,提前確保疫苗供應,為公共衛生提供保障。
精準對接與現場評估
新加坡動用國家資源,透過專家、學者與企業人脈,建立起豐富的藥廠對接渠道。選購疫苗不僅考慮研發進度與效果,也重視廠區生產流程的安全性。由專門團隊親赴藥廠檢查,確保疫苗生產流程的嚴謹與安全,有效降低疫苗接種風險,提高民眾信心。
破除官僚體制,議約快速
面對疫情的快速變化,新加坡破除官僚壁壘,將疫苗採購與簽約流程大幅縮短。以過去至少兩周的流程,現今僅需一天便可完成,極大縮短疫苗供應的等待時間。快速合作與簽約能力,是新加坡疫苗策略成功的重要關鍵之一。
以色列的疫苗接種經驗與策略
高價預約確保疫苗供應
以色列在疫苗採購方面展現出高度的資源投入與談判能力,去年6月便以每劑高出兩倍價格的預購策略,成功搶先全球獲得疫苗。如此高額投入,不僅保障了疫苗的快速供應,更促使國家在疫苗接種率上領先全球,目前已有超過一半人口完成第一劑接種。
提供數據共享建立雙贏合作
以色列的疫苗合約除了高價預購外,還提供寄送接種後的醫療數據,便利藥廠進行疫苗效果評估。這種策略對雙方都是贏家,藥廠能從實時數據中快速掌握疫苗成效,提升疫苗改良與應用效率,而以色列也能憑藉高疫苗覆蓋率,有效控制疫情傳播。
快速聯絡與監控體系
以色列因高疫苗接種比例建立了完善的監控與數據分析體系,確保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此舉亦加速疫苗的推廣與適應,為疫苗實施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確保公共醫療資源合理分配與調度。
對比台灣策略的差異與啟示
相較之下,台灣在疫苗採購與推廣方面面臨較多官僚程序制約,資源配置較為保守。在疫苗策略的效率與彈性方面,東小國如新加坡與以色列運用超前布局、果斷決策與私-public合作的方式,有助於快速在疫苗取得上取得優勢。其他國家可從中學習如何優化疫苗採購流程,提升全民免疫力,以應對未來可能的跨國性疫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