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長照創新願景由建設天使居,關注獨身長者的晚年照護未來

2025-07-18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長照創新願景由建設天使居,關注獨身長者的晚年照護未來

台灣高齡社會挑戰與長照需求的快速成長

隨著台灣逐步進入高齡化社會,預計到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階段,65歲以上長者的比例將達到每五人中就有一人屬於老年族群。更值得關注的是,無子女或缺乏家庭照護資源的獨居長者數量逐年攀升。根據衛福部資料,2013年超過65歲無子女的長者比例為1.69%,到2017年已增至2.78%;55至64歲族群中,沒有子女的比率也從4.9%提升至6.98%。這些數據彰顯未來長者照顧將遇更大挑戰,尤其是無配偶或子嗣的老人面臨的照顧問題成為急迫議題。

無子女長者的孤獨及照顧困境

沒有子女的長者經常面臨「無人照應」的生活困境。許多長者擔憂未來的生活安排與健康照護:退休金是否能持續供養自己?在突發疾病或失能時,誰來幫助照料?王建煊夫婦便是深刻體會這些問題的代表,他們本人也因無子女,對長者在晚年的孤獨與無助感同身受。蘇法昭曾表示,身邊有朋友拒絕讓人拍照,以怕將來沒有人珍惜這些記憶。這些長者的孤獨與脆弱,促使一些有愛心的企業與個人開始投身關懷計畫,探索理想的長期照護方案。

打造理想長照機構「天使居」的公益募資與設計理念

為回應無子女長者的照顧需求,王建煊夫婦在2011年捐出自有房產,成立「無子西瓜社會福利基金會」,試圖透過公益基金的運作,保障長者的基本照料。然而,他們發現僅靠基金會的單一資源,難以達成全面照顧的規模化與專業化。於是,夫妻二人共同構思,打造一個集居住、照顧、安寧療護於一體的「天使居」長照機構,以創新的觀念,例如尊重長輩選擇不急救的權利、設置安寧病房,以提供貼心且尊重個人意願的服務。該長照機構的願景是創建可持續經營的模式,並以成為台灣遍地開花的社會企業為目標。

天使居的特色與設施規劃

第一座「天使居」選址在林口長庚醫院附近,園區內建坪約700坪,設有可容納60人的日間照顧中心、26個住宿床位和18個認知症團體居家,專為無子女長者打造終身照護環境。整個建築設計融入綠建築元素與智慧系統,旨在提供安全、舒適的照護空間。未來將推行嚴格的長者照護規範,包括在長者入住時徵詢疾病意願、設有安寧療護房、提供樹葬或花葬的儀式方式。

以愛與科技創造長者友善的社會

王建煊希望將「天使居」打造成象徵愛與尊敬的象徵,外觀設計如天使的羽翼,不僅成為安寧之地,更期待成為親子家庭合照、社區交流的景點。這一理念寄托著對台灣長照未來的美好願景,即讓每位長者都能在有尊嚴的環境中安度晚年,並以科技與社區力量推動長照服務的普及與品質提升。

經營天使居的挑戰與人才培訓策略

長照業務的經營困難不僅在經費投入,更在於人力的專業與持續培育。王建煊計畫設立人才培訓中心,與大專院校合作,培育專業長照人才。他將為每位天使居配置專職的經營長與副經營長,建立快速派遣與接班機制,確保長照服務的專業傳承。而且,為鼓勵員工長期投入與安心照顧長者,天使居提供高於市場的薪資、員工終身免費入住方案,讓照護者如家人般投入熱情。

社會愛心與永續經營的前景展望

王建煊相信台灣的慈善文化與愛心資源豐富,除了個人捐款,更希望建立穩定的愛心基金,讓公益長照能持續推動。他鼓勵捐贈房產與經費,讓「天使居」遍布台灣各地,讓老有所終、善待長者成為可能的社會常態。隨著更多愛心企業加入,天使居的願景逐漸擴展,將成為台灣尊重老人、善待生命的象徵之一。

結語

台灣在公共政策與公益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正邁向一個更溫暖、更有尊嚴的長照新紀元。未來的長者照護,不僅需政策支持,更仰賴社會大眾的愛心和參與,才能為無子女老人建構一個真正的幸福家園。一個如天使般的夢想,也許正等待著我們共同實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