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財報資訊公開對提升醫護品質與改善勞動條件的限制與挑戰

2025-07-12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醫療財報資訊公開對提升醫護品質與改善勞動條件的限制與挑戰

隨著台灣二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逐步推行,醫療院所的財務透明化成為促進醫療品質提升的重要措施。根據近年公開的醫療院所財報資料,雖然大型公立醫院如台大醫院及長庚醫院的盈餘表現亮眼,但財報格式簡略與不統一的問題,仍影響資訊的比對與實質成效。此外,公開資訊能否有效促進醫院將盈餘投入醫事人員的工作環境與薪資改善,仍有待觀察。

台灣醫療院所財務公布狀況與現況分析

近七年來,台灣政府逐步強化醫療院所的財務資訊公開。2013年制定的相關規定,要求年營收超過一定金額的醫療院所,須公開財務報告。2019年公告的223間醫院財報中,林口長庚、台大醫院和高雄長庚的醫務收入皆居高位,然而其整體結餘與盈餘之間卻呈現分歧。如林口長庚的醫療本業結餘為負,但由於業外收入豐厚,使其整體盈餘仍高居全國第一。相較之下,某些中小診所如遠東聯合診所、書田眼科診所,則呈現穩健的盈餘狀況,彰顯不同醫療機構的財務策略與經營特色。

全國醫院盈餘與虧損情形

資料顯示,2019年度,經由健保系統取得逾2億元營收的醫院中,盈餘差異巨大,盈餘居前的如林口長庚,虧損的包括亞東醫院與輔大醫院等。總體而言,公立醫院中的虧損比例由2013年的30%逐步下降至約25%,顯示醫療財務逐漸改善。值得注意的是,偏遠地區與新成立醫院較易陷入虧損狀態,反映地區醫療資源分配與經營困難。由於不同機關規範及財報格式不一,導致不同醫院的財務數據難以直接比較,限制了公開資訊的實質效益。

財務公開對醫護人力與勞動條件的影響

雖然財務資料公開被視為促進醫療資源合理配置與提升醫護人員薪資福利的可能途徑,但目前的公開資料多為項目簡略、格式不一,例如缺乏完整的薪資結構與人事成本詳細資料。因此,醫護人員的勞動條件與醫療品質改善,仍受到資訊 disparities 影響。官方公開的護病比數據雖符合法規要求,但這並不等於醫護人力資源已達到最適狀態。醫院在面對資訊公開後,仍缺乏調整人力配置與改善醫療環境的動力,反映出制度導向與推動措施需進一步優化。

財務格式不統一與資訊比較困難

目前,不同醫院的財報格式與項目名稱差異大,從人事成本相關的資料分析難以得出具體結論。例如,北部某醫學中心的三年財報中,從人事費用的變化趨勢只能略知一二,但缺乏更詳細的人力數據,使得究竟哪些醫院更重視醫護資源,仍難以斷定。此外,公立醫院因隸屬不同主管機關,財報格式不一,導致制度落實的執行難度增加,進一步限制了資訊對改善勞動條件的助益。

規範與制度建立的挑戰與展望

專家指出,為了讓財務公開能真正促進醫療體系的良性競爭與醫療品質提升,必須面對的第一個挑戰是建立統一的財報格式與項目標準。不同主管機關如退輔會、教育部與地方縣市政府所管理的醫院,因制度背景差異,尚未形成完整的合作與協調機制。目前,健保署持續討論未來優化公開資料的可比性,例如延長資料比對的年度範圍與內容深入,期望激勵醫療院所在盈餘管理上,能將資源更有效率地投入醫事人員的勞動條件改善上。

結語

在台灣的醫療體系中,財務資訊的公開與透明,無疑是追求醫療品質卓越的重要一環,但轉化為實質改善的路途還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令人期待的是,隨著制度的不斷優化與實務推動,未來或能真正實現資源的合理運用與醫護人員的工作尊嚴,讓全民都能感受到更健康、更溫暖的醫療照護環境。只不過,這一切仍待制度完善與各方共同努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