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換心手術三十周年:從抗癌奮戰到亞洲長存記錄的奇蹟

2025-07-14鄰醫健康

本篇文章鄰醫健康授權提供

台灣換心手術三十周年:從抗癌奮戰到亞洲長存記錄的奇蹟

台灣自1987年起便開始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如今已逾三十年,成為末期心臟病患者的重要治療選擇。根據最新統計,到2018年底,台灣累計完成超過一千次心臟移植,顯示國內的醫療技術屬於亞洲先進水準。在此期間,對於心臟移植的專業團隊也不斷突破自我,成功促成多起長期存活的奇蹟案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五例接受換心手術的病患李秀英,更是在經歷多場生命考驗後,創下亞洲最長比率存活的紀錄。”

換心30年:病患的生死交界與醫療奇蹟

李秀英於1991年僅22歲時,因患嚴重的心肌病變,接受當時臺灣醫界少見的心臟移植手術,她的生命因此獲得新生。當年的手術由台灣知名的心臟移植權威魏崢醫師主持,並在醫界掀起一股對器官移植的認識與關注。她回憶起手術的瞬間,心情充滿感激與希望:「在那一刀之後,我重新獲得了生命的光輝。」

抗癌與存活:超越極限的生命之戰

在成功接受心臟移植後的8年內,李秀英先後罹患乳癌與子宮頸癌。醫療團隊嚴密監控下,她經歷化療與放療的艱難過程,卻仍堅持戰鬥直到康復。她坦言,抗癌的過程雖痛苦,但也讓她更加珍惜生命所賦予的每一刻。值得一提的是,她克服不僅是身體的折磨,更是心理的挑戰,展現了超越體外的生命意志力。

持續生命的堅持與對未來的展望

截至目前,李秀英已在振興醫院成功存活超過30年,創下亞洲換心長存的歷史紀錄。根據醫療專家魏崢的說法,全球目前的換心存活紀錄已達33年,而李秀英若能再撐過未來幾年,有望打破這項世界紀錄。此外,台灣的心臟移植技術在存活率方面也穩居世界前列,令人鼓舞的醫學發展為更多心臟病患者帶來新的希望與選擇。

患者的生活態度與精神力量

雖然接受器官移植帶來生命的重建,但李秀英的人生觀卻是以積極樂觀著稱。她堅信:「生病就是要開心!」,無論身體狀況如何,她都勇敢面對,積極追求多元化的生活體驗,包括出國旅遊、登山、滑雪和重量訓練等活動。這種勇於突破自我的精神,也讓她在醫療團隊眼中成為一道最堅強的生命豔麗風景線。

遺憾與人生的轉念

曾幻想成為新娘與母親的李秀英,由於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經歷一段遺憾轉變後,她選擇以豁達的心態面對人生:「我喜歡小孩,但也明白生命的可貴與限制,我寧願用快樂來面對未來,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心臟移植的人生挑戰與未來展望

近年來,李秀英經歷多次癌症復發,尤其是7年前罹患乳癌,3年前子宮頸癌。醫學研究指出,器官移植患者因免疫抑制治療,罹癌風險高於一般人。李秀英的例子證明,只要堅持積極抗癌、定期追蹤,仍可在逆境中堅持長久存活。她的故事也提醒醫界,重視器官移植後的長期照護與健康管理。

醫療專家的關鍵提示

專家們強調,器官移植患者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以維持器官的存活。雖然存活率逐年提升,但取得捐贈器官的困難依然存在。根據器官捐贈統計,台灣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高達九千多人,但實際能獲得器官的比例仍很有限。未來,推動公共捐贈意識和國際合作,將是醫療界努力的方向,讓更多重症患者得以迎來新生的機會。

在這樣的醫療背景下,李秀英的故事不僅代表著個人抗爭極限的精神,也彰顯出台灣在器官移植領域的實力與潛力。每一個生命的奇蹟,不只來自醫療的進步,更凝聚著患者的堅韌與希望,這也是全球醫學界共同追求的目標。願更多捐贈的心,能繼續為生命帶來奇蹟。

本文由專業醫療團隊祝福所有信仰與追求生命奇蹟的病患,願他們都能在醫療的守護下,安然迎向每一個朝陽。

要了解更多有關器官移植和相關醫療資訊,請持續關注專業醫療平台的報導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