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17日為世界病人安全日,今年聚焦新生兒與兒童的照護安全。本文說明主題意義、常見風險、檢查與照護重點,以及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提供家屬與醫療人員可參考的安全意識方向。
世界病人安全日的主題與意義
世界病人安全日由國際衛生組織設立,旨在提升全球對醫療安全的關注與實務改善。今年主題為為每個新生兒和每個兒童提供安全照護,強調從孕期、分娩至嬰幼兒階段的連續安全措施。政府與醫療團體透過宣導與協作,期望減少可預防的安全事件,並強化跨領域的溝通與監測機制。
臨床上常見的安全風險
在婦產與兒童照護中,常見風險包括感染控制不周、藥物劑量或給藥錯誤、新生兒監測不足,以及照護交接時的資訊流失。嬰幼兒生理特性使其對藥物與感染更為敏感,任何流程性錯誤都可能擴大風險。醫療團隊與照護者應理解這些高風險環節,配合制度化檢核來降低發生機率。
檢查與照護重點有哪些
- 感染預防:手部衛生、清潔流程與無菌操作是基礎防護。
- 用藥安全:按體重劑量計算、雙人核對與明確標示可降低錯誤。
- 監測措施:出生後初期的生命徵象與黃疸、餵養狀態需定期評估。
- 資訊交接:出院前與轉介時的詳細記錄有助於後續照護銜接。
- 家庭參與:教導家屬識別警訊與安全照護要點,能提高早期發現能力。
高風險族群與注意時機
早產嬰兒、低出生體重或有先天性疾病的兒童屬於相對高風險族群,需更密集的監測與護理。若出現呼吸急促、餵養困難、皮膚發紺、持續高熱或活動力明顯下降等情況,建議儘速就醫評估。臨床與家庭間的良好溝通有助於在早期發現異常並及時處理。
家庭與醫療機構可以如何合作提升安全
提升照護安全除了醫療院所內的制度化作業外,也仰賴家屬教育與共同決策。醫療人員應以簡明的語言說明檢查與照護流程,提供書面或口頭的出院指引。家屬則可主動記錄餵養與排便情形,並確保回診與疫苗接種等後續安排。跨專業團隊定期檢討事件與流程也有助於持續改善。
世界病人安全日提醒社會重視新生兒與兒童照護的每一個細節。透過強化感染控制、用藥管理、監測機制與資訊傳遞,以及促進家庭參與,醫療與照護體系能更有系統地降低可預防風險。持續的教育與制度改進是提升照護品質的重要方向,亦需各方長期投入與協力。
重點回顧
世界病人安全日強調新生兒與兒童照護的系統性安全,重點包括感染預防、用藥與監測管理、資訊交接與家庭參與,但仍面臨流程一致性與資源分配的挑戰。
本文章內容僅供健康知識參考,不能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診斷或治療。如您有任何健康疑慮,建議諮詢合格的醫療專業人員。
鄰醫團隊提供專業醫療資源媒合服務,協助您找到最適合的醫療院所與專科醫師。如需個人化醫療諮詢轉介服務,歡迎聯絡:contact@nearbymed.com